埃博拉病毒被称为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,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第四级病毒。面对这样一种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疾病,却有这样一群人不惧死亡,从死神“埃博拉”的手里抢救出一条条生命,毛青就是其中之一。
毛青是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科主任,也是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所长、感染病专科医院院长。毛青说:“别人都觉得感染科又脏又危险,但我一干就是30年,而且越干越自信。”
凭着这份自信,2014年11月,毛青自愿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,并担任首席专家,远赴利比里亚,打响抗击埃博拉的阻击战。“作为一名感染科的医生,抗击埃博拉是我的本职工作,而且作为一名军医,这更是我的使命。”面对来势凶猛的埃博拉病毒,毛青并没有太多恐惧。
2014年11月15日,中国首批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的163名队员抵达利比里亚,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医疗援助。当地严峻的情况出乎毛青的预料,由于没有任何辅助检查工具,医疗队队员只能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“蒙”。毛青解释说,比如病人出现腹泻,是什么原因引起的,有没有继发感染,这些都无法确定。为了让诊断更准确一些,医疗队所有队员充分发挥智慧,你摸手、我摸脚、他摸头,然后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治疗方案。然而,有了和病患的接触,就有被感染的风险,连毛青都坦言:“埃博拉应该是有史以来威胁医务人员生命的最严重的病毒。”毛青的同事,西南医院感染科护士长游建平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感觉这一批队员去了之后,能不能平安回来都是一个问号。”
作为首席专家,毛青肩负着两个重大任务,一方面要全力救治埃博拉患者,另一方面还要保障每一位队员不受感染。11月份,正值西非的旱季,全天温度都在32℃以上,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就像掉进蒸笼里。“全套的防护服,穿上工作两小时就是极限了,但我们的队员为了完成治疗,常常突破这个极限,这是很危险的。”毛青说。很多队员一天工作下来,会不停地咳嗽,眼睛疼痛、严重充血,或者出现过敏性鼻炎、哮喘。即使如此,医疗队员中也没有一个人退缩。
两个月的时间里,在毛青的带领下,163名医疗队员确诊埃博拉5例,治愈出院3例,治疗率达到60%。此外,医疗队还实现了零感染、零事故、零缺陷的目标。“医学是实践性科学,也是经验性科学,面对埃博拉这种烈性传染病,怕,是没用的。只有细心观察、勇敢面对,才是科学的防治态度。”毛青说。